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“是真的!”我強調說
提防正文有無分頁
原文地方
/>鄉村的花朵 我經過一爿花店時,心里不禁暗暗為之一動,多美的鮮花,我卻大多叫不出名字來
記得鄉村那些生長于宅前、田野、山間的花,絕沒有這些花店里的鮮花來得嬌艷和碩大
自小在外公的長樂泮野村長大,我熟悉的花,它們多散落在人跡罕至的山間田野,沒有成簇擁擠,也沒有特別的光彩,不會引人注目,孤獨、零散的生長
它們要迎接風的吹拂,接受陽光的曝曬,經受雨水的澆淋
外公老厝門前的絲瓜和葫蘆開花也會是一道景致
院前屋后搭起的瓜蓬如一架美麗的花廊,當春天到來,瓜藤悄然抽著細嫩的卷藤,一路攀上去,搭起了滿架綠蔭
陽光被遮擋、過濾,蓬底只灑下些許斑駁的金黃碎片
在蓬下納涼是很美的享受,仰望倒垂的金色花朵,時有黃蜂飛來繞翔,時有白色的蝴蝶跌撞撲閃
看著那些花朵漸漸開大、再漸漸地萎縮,結出了小小的顆粒,日復一日,然后變成了絲瓜或者葫蘆,沉沉的吊下來,會感到生命劃過的某種軌跡
那些花朵仿佛開不完,不斷的繼續默默開放,只為那些被將摘掉的成熟瓜果補缺
綠蓬上綴滿的花朵可以延續好幾個月,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扒在那里,與不遠處的粉紅色桃花和潔白的梨花爭奇斗艷,但它們卻可以笑到最后,看著那些桃花和梨花怎樣的提早凋謝
外公的泮野村,依山傍水,村后的丘陵,村前江對岸的田野,都不乏各種各樣的野花盛開,裝點春天、夏天和秋天
東海之濱的長樂寒冷的冬天并不長,沒有花的日子轉瞬即逝,很快又會迎來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
在村后的山上,有一種帶刺的白花,記不清花名了,花朵酒盞般大小,一片片的開滿山麓,這里一叢,那里一簇
走近,可聞一股醉人的幽香,常可見幾只或紅或綠的飛甲蟲貪婪的醉伏于花蕊間
為了捕捉那些色彩斑斕的飛甲蟲,我常常被花間的利刺劃破了手臂
山上還有一種可以吃的金黃色的小花,它開花的時候很特別,像個害羞的小姑娘,半遮半掩的開成金黃色的花蕾時間長,真正開放的時間很短,花一綻開很快就會枯萎、凋零
和外公上山砍柴或放牛,每每見到這種花一簇簇的開放著金黃色的花蕾,就采摘了,用腰間的藍腰巾包裹著帶回家當菜吃
很大的一大包花,炒熟卻只有很少的一盤,不過那味道卻極其的鮮嫩可口
山上最多的是那些隨處可見的野菊花了,它們在山上梯田的坡面上自由任性的開放
花也是金黃色的,朵小,也不鮮艷,花叢矮,葉子墨綠,在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熱鬧著
野山菊的花期是很長的,從初夏一直可以開到深秋
野山菊可入藥,整株的挖回家,洗凈曬干,備以熬湯,十分清熱解毒
山上似乎很少大朵而鮮艷的花,不過,只要我時常留意,也可以發現一些奇花
那些嬌艷欲滴的花多生長于山澗水份充足的地帶,遠遠的就可以望見它們盛開在那里,紅的耀眼,白得如雪,或紫中吐著淡雅的花蕊
我要采摘它們,往往頗費功夫,要攀著灌木,沿著陡峭的山壁才能靠近
采到了,自然欣喜,一路欣賞一路擺弄,回家再找了瓷瓶用水泡養,可以觀賞好幾天
田間的花朵也很多,但都小得不起眼,它們長在野草之上,沒有可以引人注意的色彩
蒲公英很美,成片的開滿在田疇里,老牛一路的犁過去,就毀于一旦,成了綠肥
一些絮狀的花缺少色彩的亮麗,能刺激視覺的要數油菜花,金黃的一大片,那么燦爛,宛如一片花的海洋
鄉村的花朵,盛開在庭前院后和山間、田野,它們沒有矯情和作做的姿態,沒有花店溫室里的鮮花那么嬌貴,自然的盛開,默默的凋零,悄悄的更替,預告著季節的轉換
它們給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機,始終用色彩斑斕的語言傾訴著一種美的詩韻
時光如水一樣流逝,它如同季節,從秋天走向冬天,又從冬天走向春天,四季往復里,一切悄無聲息
只有在認真回想的時候,才發覺,它由單調素然變換成鮮活的顏色,已經歷了好幾個過程
就像歌里唱的那樣:“有過多少往事,仿佛就在昨天,有過多少朋友,仿佛就在眼前……”多少年來,結婚,育兒,做不太趁職的母親,溫柔賢惠的妻子,滿足于流水日子中的親人相守
然而,每當星光閃爍、秋夜未眠的時候,我仍然會想起老城,想起二十多年前那個純潔、安靜、喜歡文學的女孩
我深深地懷念過去,懷念曾經留下過我的足跡和身影的老城的每一條街道,并為自己的青春曾經在那里燦爛地行走而感恩
仍有一年一度的好友聚會,在此我能知道一個個聚散無著的朋友的現狀:離婚了,下崗了,生了男孩或女孩,一夜暴富,或者日子過的局促……不是女人永遠喜歡知道生活背后的故事,而是女人本能地同情著弱者,悲傷著他人的悲傷,幸福著他人的幸福,珍惜著那幾十雙手握在一起的感覺
只是,漸漸地不敢看好友的臉,怕那眼角上鑲嵌著的深深皺折,她(他)們就像一面鏡子,一覽無余地照出自己,任憑你再怎么從容淡定,那為自己辯解的話語,卻總是讓人感到言不由衷
都說,人生本是一個圓,繞來繞去,總是不能繞出你生命的軌跡
當我一遍又一遍去懷想往事的時候,真想讓歲月之神再為我們饒回以往的那二十年
二十年啊,當我們重新來過,或許我們會將生活妝點的更加精彩
只是,在這無處不是囂塵的時代里,我不知道,是否還能找回二十年前的純真爛漫?
道德失落,并不是不辨善惡
學校教育,媒介宣傳,法規約束,使人們都知道什么是好的,應該做,什么是不好的,要反對
但曾經有過的政治欺騙使人們產生了逆反心理,腐敗的猖獗讓大家接受了現實的教訓,金錢萬能的現狀給公眾以強烈的沖擊……這一切形成了與公開宣揚的道德背道而馳的社會氛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