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誠信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
農村農活多
據說有一次,老師挑著糞土上山去
家里人左等不來,右等不來
原來老師干完活,在山上找個僻靜的去處看書去了,一看就是半天
也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吧,老師從民辦教師奮斗成公辦教師,從教小學到教初中,現在已在縣高中任教
這期間,他還去省城教育學院進修了兩年
設身處地地想一想,一切都不容易
/> 坐上慢車,開始旅行
慢車,就是每站必停的火車,有點像公共汽車
在遙遠的的過去,從我們這個小城到外地,要乘坐這種慢車
那時的時間行走也是緩慢,晴天樹梢上的陽光似乎永遠不動;陰天灰色天空上的云彩,像幅靜止的油畫,仿佛一直停在那里,幾百年幾千年
母親帶著我和妹妹,坐上慢車,蒸氣機的車頭,氣勢磅礴地噴出白色的水霧,在太陽下面幻化出美麗的彩虹
火車開動,小城安穩的景物從眼前掠過,近處站臺上垛著的小山般的原木,帆布蓋著的成袋的糧食,漸次遠去,我們好像要去一個未知的地方,心底里有隱隱的緊張與快樂
路途上的村莊,遠遠迎過來,如同一個懷抱,溫暖親切的
定睛看去,綠樹圍繞著院落,卻看不到人影兒;淡化在微風里的炊煙,從車窗里飄入,是熟悉的人間氣息
田野里,莊稼望不到邊際,農人在忙碌著——從播種到收獲,從此岸到彼岸,過程是踏實的勞作,希望僭越了虛無
然后是車站
并不漫長的旅程,中間介入了如此多的小站,那種黃色墻壁的歐式候車室,是小站上沉默的守候
小站比村莊還要寥落,上下車的旅客也沒有幾個,倘若在秋天,有風吹過,高大的楊樹上的樹葉子就要沙沙唱歌,落下的葉片從車廂頂上劃過,安靜地躺在鐵軌上
透過楊樹射下的陽光,竟有點傷感的成份在里面,一小朵,一小朵地貼上候車室的墻
黃的花斑,立起明亮的細絨,邊緣有模糊的陰影,像秋天睜開的眼睛
黃花的眼睛,輕輕眨著,移動著,怕驚醒了這個季節的夢似的
火車就這么一開一停,不緊不慢的,按照它的軌跡
旅客的來去,相聚又分離,雖各不相識,也是生命中的一個定數,無意的緣份,卻也可遇不可求
像這種小站,不會有什么奇遇,旅客大都是本地人,他們的眉眼中有世故的神態,這世故并不是見過什么大世面養成的,而是在漫長瑣碎的生活里淘出來的結果
外面包裝著一層漠然,內里卻是有極深的善良還有純真
有時候,一家人上車,是從自家的村莊到另一個村莊走親戚,兩個大人帶著個孩子
女人小心地將一籃子雞蛋放到座位底下;女孩雙手抱個紙盒,里面沙沙啦啦地響,女孩不時打開蓋子來看,原來里面有只小貓
男人是個莊稼漢,沉默寡言的,粗糲的雙手拘謹地按在膝蓋上
女孩在過道里跑來跑去,擋了別人的路,女人生氣地一把將女兒揪過來,按在座位上,虎著個臉,呵斥著
女兒呢,不哭不鬧,又開始逗她的小貓,小貓可能是她帶著送人的禮物吧
后來,當我乘坐快車,從一個都市到另一個都市,經過的車站是大站,那又是另外一番感受
夜里到站,從車窗望出去,燈光閃爍,鐵軌上停靠著成排的列車,站臺上人流如潮,遠處的天橋,投下神秘的陰影
車站前面的城市,夜里的市聲格外顯著,黑暗中藏著的秘密,無數蠢蠢欲動的心,睡著了或是醒著的,在都市繁華的春夢里橫行
車站是繁華春夢的出入口,人們行色匆匆,上天橋,走地下通道,眼里裝滿明明滅滅的燈火;他們就如同劇中的角色,在車站宏大的背景下,表演,內心疲憊而又激越
這里是傳奇產生的地方,陌生的熟悉的在這里交匯,碰撞出的火花,瞬間消失或者成為傳奇故事的開端
當火車離開站臺,呼嘯而去時,宛若從一個強有力的磁場中脫離,車上的富貴與貧窮,善良與邪惡隔開了距離,相互試探、交鋒
快車自有它的快節奏,少有閑適與懷想,多的是生計上的苦思和膨脹的欲望——馬不停蹄的憂傷
人生的路途,就像乘火車旅行,大小車站是人生的轉折
小站因為小,沒有云詭波譎的人事,只是淡淡的溫和的生活,然而,在回首往事時,會對已遠逝的風景和偶遇有所感觸
而大站呢,充滿了變幻與奇妙,雖然會有刻骨銘心的體驗,但還可能使身心受到深深傷害
當人安定下來的時候,療傷的那劑藥,就是小站的如煙往事
這煙徐徐而起,如艾蒿灸燃散發的白色霧氣,藥的香,定神安魂,逼去煩惱郁悶,誘引出清澈的生命泉水
這就是人們常常追憶童年時光的原因吧
還記得那首老歌《人生的車站》,歌中唱道:“在人生的過程當中/會有無數的車站/從起點說那是永恒/從終點說那是短暫------”短暫的人生,需要我們好好把握
不要忘記那些無名的小站,那些陪伴我們一路走過來的溫情,它是一口井,需要時,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無盡的營養和力量
/> 早年第一次穿西裝時,只覺西裝是國際流行的款式,穿在身上總給人一種灑脫利落之感,但卻對那花花哨哨緊箍咒般的領帶卻不敢恭維
是去年秋天,我單位的一個小伙子似在故意制造新聞般將一條紅色的“一拉得”昭然若揭于眾目睽睽之下,大家雖時有微詞,但莫不覺得那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確魅力無窮,使人頓見瀟灑
而整日舞文弄墨的我,一向自認為思想最解放,是單位里新潮的導航者,沒成想這回反落了伍
難道剛過而立之年的我真的已沒了那分年輕人的朝氣? 又值春節,回鄉下老家過年,遇小時同學,見他早已西服革履又加明艷領帶,心中欽羨之余便生一種失落感
天知道等他當面問我為何沒系領帶時,我竟撒謊說放在家里了,而他卻還信以為真地給我說天冷了系領帶能保護嗓子,不可不系
咦,殊不知系領帶還有這一妙處,特別是我這教書先生,脖子處敞著領,一遇涼風便咳嗽,正愁平日老裹著個大圍巾有失觀瞻,沒想到系領帶還能保護嗓子呢? 如此大氣候小氣候之下,我便頓生了系領帶的心
人們說時下已不再興“一拉得”了,還是自己系的好
人們還說一分錢一分貨,一條領帶也是買那百兒八十的好
一不做二不休,同妻子逛遍了小城里的大小商店,專揀最貴最時髦的買,我的領帶夢終于光光彩彩地成真了
領帶是買回來了,但是給領帶打結卻成了難題,去找鄰家問一問吧
又怕損面子,便自個對著鏡子擺弄起來,好像有點眉目了,便問妻子效果如何,妻子言說還可以,只是不如人家的受看些
事后才知系領帶的八道工序讓我私自減了一半,等他人給我指明時,我還是沒逃脫損面子的結局——這是后話
卻說準備好了西服、白襯衫與領帶,誰知真要打扮起來出家門時,還是需要一分勇氣的,總擔心平日看慣了我舊有裝束的四鄰及單位里的同事,特別是我所教的那些學生,他們會有怎樣的一驚一笑一評呢?唉,愛美之顧慮也受拘束,想來這人生也真夠不可思議的
但我最終還是解放了思想,卸下包袱,慨然系上了領帶并瀟灑地走了一回
且我無論如何也忘不了,當我無限風光地走進教室時,學生們先是怔愣,繼而鼓起掌來,而我也是滿面春風地向大家回報以掌聲
日子久了,人們也便不再關注我的領帶了,好像哪天我若是沒系領帶,反讓大家覺得少了什么似的
生活中的好多事情總是這樣,只要曾經出現過的,只要有價值,人們最終總會抱以理解與默認的心態
如此想來,人生擺給人們的唯一課題,還真的就是看你有無凡事敢不敢去做去試的勇氣呢!
咱們一伙子,由古玩店東家作東,在一家很不錯的西菜館吃了午餐
餐罷,談興猶濃,沈碩士倡導,到一家“最純粹的倫敦風韻”的咖啡茶座連接泛論
其實,在西雙版納一落腳,視覺沖擊力最強的還是綠的叫絕、奇特的叫絕的熱帶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