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一篙一尋親前行,全是意旨的較力,松勁一步,嘩啦百米
每一階的疊碼,都是池水盡墨、足膚皸裂的貢獻
我找地方坐下
身邊坐的是河南新鄉(xiāng)的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很健談的婦女,她微黑的臉膛,眼睛不大
她告訴我說,她是下崗工人,是帶兒子去海南趕考的,我這才知道,每年一度的高考已經(jīng)臨近,她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太好,在內(nèi)地,特別是在人口眾多而高校少的河南,很難考上本科,所以她們想方設(shè)法把孩子的戶口弄到了海南,今天算好時間飛深圳,然后轉(zhuǎn)機飛海南的,誰知遇到這種天氣,我看到了坐在對面連椅上她的兒子及老公,還有同來的十幾個同等情況的人,個個焦躁不安,有人跑到服務生身邊打聽飛機起飛的消息,可深圳那邊一直下雨,表弟發(fā)短信證實了這一點
想想他們,我心反而安定了許多,我沒有必要著急,我不能按時到,除了表弟夫婦接機辛苦外,我沒有什麼著急的理由,這種遭遇反而給這次休假出行增添一種人生經(jīng)歷,假若在鄭州坐上飛機兩個小時順利到達,也就體會不到人離開地面的那種不踏實,就更不知道那些為了孩子的前程而費盡心思的父母的艱辛與無奈
奶奶裹餛飩的過程是典型的江南風格:左手拿著薄薄的皮子,右手捏一支筷子將剁好的肉餡輕輕一挑,順著動作的連貫在放入皮子后用筷子把四周的皮沿摺起,這便成了一只小小的餛飩
湯是清湯,但有些時候卻能聞到蔥香,玉白色的餛飩上面飄浮著碧綠的蔥花和幾滴豬油…… 不過后來我才知道,在綠竹可以翠山的江南是用竹簽的
而且到了江南,在老家,餛飩不叫餛飩,叫做“湯包”
有“大湯包”和“小湯包”之分,還有一種叫“蒸湯包”,看起來更象江南的小籠包,只是用的皮子極薄,包的方法和樣式也有不同,如元寶,拌些雞蛋絲蒸著吃
慢慢長大了,開始在外面跑,知道了餛飩在各地是有不同叫法的
如
交通東西特殊刺眼,接洽辦法更加奪目,人來人往特殊有局面,摩肩接踵總有半壁江山
姨媽家的電話機指示燈不亮了,原來是電源線出了問題;我家里的電話機指示燈也不亮了,4年前買的機子,老了
于是我把姨媽家的電話機搬了過來(是同一條電話線),由于手機掉了,許多人的號碼再也找不到,江南笑的手機停機,寢室電話沒人接,估計放假了
預計這幾天收到的稿費也還沒有到,他媽的,老子要辦個身份證的錢都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