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公司基本資料信息
|
/> 沉甸甸的盒飯 逢著街天學校總有一道溫馨的風景線
那些離校很遠的山民總是會在街天趁趕集的日子來學校,她們是來給孩子送盒飯的
飯菜用一個癟癟的黑黑的,可以說是一個已經飽經滄桑的飯盒來裝
她們背著籃子散落在萬年青樹旁
眼里滿是焦灼
在陽光下她們不斷的用手去捂在飯盒外面,希圖用手上的溫度把飯弄熱一點
更希望捧到兒女跟前的是一顆滾燙的心,但是不可能的
飯因為來路太遠了,九曲回腸的山道和冷冷的山風已經讓它們冷了,此刻的母親們也許比在教室里等待下課的孩子更焦急,她們來回的走動,眼里滿是焦躁和不安
我有幸見到那些已經打開的飯盒,說起來那些飯菜不比食堂里的好多少
無非就是多了幾片臘肉和豆腐腸子,多了幾樣時鮮小菜,主要的是多了點油葷,在陽光下油花閃閃爍爍
一位母親對我說:這孩子吃慣了家里的飯菜,嫌學校的飯硬,而且菜的油也少,稀湯寡水的,把腸子上的油都能刮去,沒營養!就想著在街天啊送給他們點吃的,娃讀書苦啊!我說食堂都這樣,沒辦法
此刻我仿佛見到逶迤的山道上蹣跚而行的母親們,用籃子背著一顆滾燙的心匆匆前行的身影
那些孩子下課了,迫不及待的沖向母親
沖向盒飯
但是那張稚嫩的臉倏然就變了:這樣冷了,那樣不合胃口了,順手挑挑揀揀中,好多飯菜就丟落在了旁邊的垃圾桶里,很少有學生問自己的母親有沒有吃飯的
一旁的母親則忙著陪不是似的,說下次一定注意云云,那情形仿佛是地主家里的煮飯婆子:局促不安,甚至慚愧
站在不遠處的我心里涌起一種難言的滋味,天下的母親都是如此吧? 不由得想到了作家張麗鈞的《愛的盛宴》里講到的那個故事:一個在外地工作的人,常年不回家,他的母親盼呀盼,終于得到了他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訊
那天,在爆竹聲中,母親包好了三鮮餡的餃子,專等他回來后下鍋
餡兒是精心調的,應該正對他的胃口
但是,母親心里還有一些忐忑,她想預先知道這餃子的咸淡,便煮了兩個來品嘗
一嘗之后,母親大驚,餃子餡兒里竟然忘了放鹽!母親看著兩屜包好的餃子,絕望之極
她知道可以讓兒子蘸著醬油吃,她也知道即使蘸著醬油吃兒子也會說“好吃死了”,可她不愿意讓千里迢迢趕回家的兒子吃到沒放鹽的餃子
怎么辦?這個聰慧的母親,居然從鄰居那里找來一支注射器,調好了鹽水,開始逐個給餃子“打針”
兒子回到家時,餃子也注射好了
母親煮好了餃子,讓兒子嘗嘗餃子的味道如何
兒子嘗了,連說“好吃”
這時候,母親得意地舉起那支注射器給兒子看,向兒子夸耀說她可以將一個缺陷修復得讓他察覺不出來
可是,兒子聽著聽著就哭了,為了讓兒子吃上咸淡可口的餃子,母親竟想出了這樣高妙的法子
在母親眼里孩子就是天,這“天”的臉色不好了,隱隱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似的
包括吃飯是否可口這樣的小事,在一個母親的眼里都是驚天動地一般啊
孩子啊,你難道沒有看到那張覆的母愛???故事里的兒子感動得哭了,而我們的學生呢? 于是我決定,叫那些能在街天吃到盒飯的學生寫一篇名為《溫情盒飯》的文章
題目布置下去
學生交的挺快的,但是第一遍平淡無味,毫無感情,認為吃盒飯似乎理所當然;第二遍:有點起色,但是仍然無法引人共鳴,聽著和作報告的沒兩樣;第三遍:大有改觀,讀著自己都有淚花涌動,全班同學唏噓感嘆,想到了母親操勞的細節
文章不再無病呻吟
細節讓文章有了動人的美
開家長會時我專門把文章讓部分學生朗誦給家長聽,那些家長臉上盛開的是燦爛的花,他們的心里肯定很欣慰,只是他們拙于表達而已
那盒飯后來不再會出現在垃圾桶里
由盒飯到一節課,由一節課到一個學生,再由一個學生到所有學生的人生之路
情富于中
個個能品出其中滋味,我想意義大矣
女兒是冬天生的,所以我父親曾建議說:"就叫‘冬冬’怎么樣?"我當即表示贊賞
我姓"薛",諧音為"雪","雪冬"與"雨夏"、"秋實"一樣,聽上去自自然然且富有詩情畫意,但妻子卻斷然反對說:"不好!"妻子的父親——當然也就是我的岳父了——也曾建議說:"我看就叫薛梅吧!"
親不親,階級分,我妻子馬上就擊掌同意:“我覺得這個名字真不錯:梅為歲寒三友之一,美麗而且堅強,好,就這個名字!"然而且慢,來而不往非禮也,你能斷然地反對我父親的建議,我也就應該不假思索地否決你父親的看法
于是我連連搖頭:不行不行!
妹妹說,去捉螢火蟲吧
刀在劈砍中耗損,劈砍中的才是真正的刀;焰火在燃燒中銷亡,然而燃燒中的,才是真正的焰火;花朵在綻放后枯萎,枯萎后孕育的果實,才是花朵生命的最好見證
所以我說,生命是一種耗損,耗損才是真正的生命
只一種情況除外,耗損著別人,而圖謀延緩自己的那些“東西”
大人們是成熟的,是聰明的,他們富有閱歷,遇到人類道德良知要求做的事情時總要多方盤算思謀,看看它對自己是否有損害,它能不能做成功,它有什么意義……對認為無法成功或者難以成功的事,他們就認為是沒有意義的,就不屑于去做